成都市2011年地震應急綜合演練現場。張浪 攝
“救援現場專用地震報警系統”首次運用于救援現場。張浪 攝
海口網11月22日消息??“滴……滴……滴……”伴隨著響亮的報警聲,群眾們紛紛跑出家門,有序地向指定的空曠地帶撤離。11月22日14點28分,成都市2011年地震應急綜合演練在成都崇州市舉行,據介紹,此次演練共有13000余名群眾參加,這也是成都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演練。
據了解,此次地震演練背景假定在成都崇州市雞冠山鄉境內于11月22日14時28分發生6.4級地震,崇州市雞冠山鄉和文井江鎮為烈度重災區。同時,崇州市懷遠鎮、三郎鎮、街子鎮和大邑縣霧山鄉、西嶺鎮、斜源鎮及都江堰市大觀鎮、青城山鎮等部分鄉鎮為烈度較重災區,并有人員傷亡。
演習啟動后,成都市防震減災局依據《成都市地震應急預案》規定,立即啟動地震應急二級響應級別。在接到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監測技術中心震情報告后,設在崇州市地震臺網中心的“市縣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迅速啟動崇州市地震應急一級響應級別,開展包括群眾逃生避險、應急疏散;群眾自救互救;災情快報、地震應急輔助決策;鄉鎮地震應急救援隊施救;專業救援(生命救護、道路搶通、堰塞湖處置、電力通信搶通);醫療救護、衛生防疫;救助安置和協調聯動8項演習內容的抗震救災工作。
“震區”范圍內的崇州市街子鎮會元村小區、文井江鎮萬家社區、鳳鳴村小區、懷遠鎮三官村小區等8個社區和百麗中學共一萬三千多名民眾分別在崇州市五個鄉鎮中的九個演習點同時開展包括道路阻斷搶通、高樓人員被困、砸傷人員救治、受傷學生救護、遺體處理安置、河道堵塞排險、施救被埋群眾在內的七個搶險救援和自救互救場景演習。
記者在演練主會場文井江鎮大同社區看到,演練中還運用了包括“救援現場專用地震報警系統”和“無人駕駛分析器”在內的高新救援裝備,這也是兩項高新救援裝備首次亮相。據介紹,“救援現場專用地震報警系統”能夠監測余震縱波(速度快但破壞性小),預警余震橫波(速度慢但破壞性大),當余震發生時可利用其時間差進行預警,救援現場預警系統會自動接通救援隊員對講機,提醒救援隊員立即避險,以減少二次傷害。
“這個演練非常成功,群眾的參與積極性非常的高。”文井江鎮大同社區協調組組長袁海良表示,這次演習主要是針對面向群眾的逃生避險的一個應急演練,增強廣大群眾逃生避險意識和能力,同時結合各級救援隊應急能力和救援能力的展現,以最大限度避免或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