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1月11日消息? “中國在非洲國家建設工業園區,并非為了圈地,而是幫助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落后,投資環境不佳的現狀。”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說。
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二次大會10日至12日在海南萬寧舉行。劉貴今在媒體見面會上對記者說,工業園區建成以后,能邀請到外國公司前來投資,從而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近年來,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把中非合作稱為“新殖民主義”,指責中國在非洲投資是為了獲取資源和圈占土地。劉貴今說:“這些污蔑多數情況下是基于道聽途說,并不符合中非雙方合作的實際。”
劉貴今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外交部從事非洲相關工作。他說,實際上,中國公司的做法是非洲工業的“孵化器”。
他說,十年前,中國對非的行為主體是政府,而現在中國的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大中小型企業,甚至是微型企業紛紛走向非洲,給非洲帶來了就業。
“建設工業園區只是先在小范圍試驗,如能成功,對改變非洲經濟結構,優化非洲商品出口結構,促進非洲本土制造業和工業化都將帶來不可估量的貢獻。”劉貴今說。
據估算,目前中國在非洲企業已有1600多家,中國各類對非投資合作項目共雇用當地員工近35萬人。
除建工業園區外,糧食生產亦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而這也招致某些西方言論的質疑。劉貴今強調,中國在糧食生產上并非搞外包,也不是在非洲圈地,更不是為了滿足中國國內的需求,而是幫助非洲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同時,這位66歲的非洲事務特別代表也坦言,“中非貿易結構長期以來不盡合理”。
“中國從非洲主要進口礦產品等資源。這問題并非短期能解決,且這也不只是存在于中非貿易之間。非洲和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的貿易結構也沒有大的區別。”劉貴今說。
劉貴今認為,這種貿易結構狀況固然不理想,如何改變,則“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完)
?
相關鏈接:
美學者:美國將在非洲發動戰爭 控制中國能源管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