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涉及大型企業反壟斷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19條,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兩個經營者合計達到三分之二,三個經營者合計達到四分之三的,就可以推定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權威人士表示,電信和聯通兩家電信公司寬帶業務占全國的90%,已經形成壟斷,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這將是我國反壟斷法2008年生效以來國家查辦的第一件涉及大型企業的反壟斷案。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徐士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信和聯通可能將被按照法律規定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銷售收入)1%-10%的罰款。根據電信和聯通2010年財報顯示,兩家運營商分別實現寬帶業務收入541.27億元和307.3億元(總營業收入分別為2193.67億元和1761.68億元),由此估算,雙方將可能被處以數億至數十億元的罰款。
“當然,罰款額的多少還要依據行為造成的影響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決定。但無論如何,對于涉及大型企業的案件而言,即使1%的罰款額度已是巨資。”徐士英說,這樣的處罰實際上是希望能通過這種警戒行為把壟斷行業牛氣哄哄的“臭脾氣”打下去。
不少業內人士還反映,目前國內電信“三巨頭”的一些其他市場行為也存在不合理性。例如話費與手機綁定銷售、某些居民小區排他性的寬帶接入等,倘若經過查處證明運營商從中利用自己的市場支配地位排除競爭,謀取不正當的壟斷利益,也應該通過反壟斷法加以制止。
針對電信、聯通的市場壟斷行為,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春彥建議,監管部門可以通過雙管齊下:一是事中監管,即過程監管;二是事后監管,即糾正有問題的經營者行為,或者采取措施制止某些經營者的行為等。
“雙寡頭”壟斷格局何時破冰?
網宿科技副總裁劉洪濤認為,由于歷史原因,電信、聯通目前的定價機制并不完全市場化,發展改革委此次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短期內也許對行業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和變動,但它表明了行業發展方向——將從雙寡頭壟斷格局轉為充分競爭。
汪向東指出,在互聯網和信息化領域,都要依賴于網絡平臺,寬帶接入價格其實是全社會信息化的一個成本問題。價格的居高不下顯然加大了國內用戶的信息化成本,這與我國電信基礎設施發展速度、信息化進程、網民成長腳步都是不相稱的。如果這種價格能夠降下來,對國家信息化建設將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執法部門針對的其實不是壟斷地位,而是壟斷行為,同時這對其他領域的壟斷也是個警告。
中國移動互聯網秘書長李易則表示:“發展改革委此舉若能促進網絡資費下調,將令全國1.5億互聯網寬帶用戶享受更好的服務,并將迎來網民規模更快速的增長。”
而在姜奇平看來,“解決電信和聯通寬帶業務的壟斷問題,其根本還要靠電信改革。歷史表明,每次電信改革都帶來生產力的顯著提升,老百姓也將從中獲得更多實惠。”目前,電信改革已經沉寂好多年,也正是在這種沉寂中,拉大了和國外的距離。希望通過此次契機,打破制約公平競爭的發展瓶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