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卡通”改革實施兩年 讓群眾明白促干部清白
海口網11月5日消息 “以前有財政補貼存折,有糧食直補卡、良種補貼卡等,卡多得自己都不知道哪張是干什么的。有了惠民‘一卡通’,財政補貼集中在一張卡上,再也不用跑冤枉道了!”提起“一卡通”,海口市秀英區海秀鎮永莊村村民陳開運高興地說。
2009年10月,海南推行“一卡通”改革,兩年時間過去了,“一卡通”發放惠民補貼項目127個,19億多元的補貼資金直接惠及城鄉居民達139萬余人。
實實在在方便群眾
陳開運清楚地記得,一年多前,村干部告訴他,以后國家的惠農補貼款不用再排隊領錢了,也不用讓村干部代領,只需到鎮財政所辦理一張“一卡通”存折,就可以到附近的農信社領錢。
領取農作物良種補貼不用到村里排長隊,這讓陳開運很高興。記者在老陳家采訪,他從塑料袋中掏出一張存折、一張銀聯卡,“這張卡很方便,以前我享受的三項補貼都是單獨發錢,一年要跑三趟,自從有了這張卡,幾項補貼都在里面,一劃就知道有多少錢。在商店買東西帶著它,購物可以刷卡,連現金都不用帶。”
“由于每家每戶享受到的惠農補貼項目和資金各有不同,不少村民也搞不懂自己究竟領了什么錢,享受何種補貼,實行‘一卡通’后,我們以村為單位,在各村張榜公布每個農戶的補貼項目、補貼金額,還利用村里的小廣播反復播放補貼通知,提醒大家核實各自的信息。”海秀鎮財政所所長鐘文秀介紹說。
“一卡通”讓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實起來更加暢通。如今,我省的能繁母豬補貼、退耕還林補助、水產養殖補貼、城鎮居民低保等32項補助,全部進入“一卡通”發放范圍。
惠民政策的“綠色通道”
“一卡通”給城鄉社會帶來的變化不只體現在老百姓身上,這項制度還有效減少環節、降低行政成本,為落實惠民補貼政策創造了一個“綠色通道”。
秀英區財政局國庫負責人張小燕頗有感觸地說,以前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等方面的補助金都由鎮財政所發放。其中,農戶的農機補助1畝地補助金額一般只有10多元,有的農戶住得較遠,補助金額還不夠付路費,農戶往往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趕來領取這點錢。
“以前,每到發放糧食直補款項時,我們就背著十幾萬的現金到村子里發,早上去晚上回,一路上提心吊膽,有時還要警方協助,生怕有什么閃失。”海秀鎮財政所會計林榮告訴記者。
“采取‘一卡通’,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中間環節和不利因素,使補貼資金發放既安全快捷,又實實在在方便群眾。”林榮說。
讓群眾明白,促干部清白
我省“一卡通”改革實施兩年,惠民政策惠及城鄉居民。省紀委糾風室主任陳集文告訴記者,“一卡通”的使用,讓群眾明白,促干部清白。
改革前,我省惠民補貼資金管理發放分屬財政、農業、林業、民政等多個部門,實行多套系統,上級財政部門難以準確及時掌握補貼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同時,由于補貼對象基礎信息、發放情況掌握不全面、不及時,弄虛作假,冒領補貼資金等問題時有發生。
“一卡通”制度規定,采取“一人一折一號”,必須由鄉鎮財政所直接將存折發放給受益農戶,不得委托村干部代領代發。
“通過推行‘一卡通’改革,減少了補貼資金發放環節,強化了對補貼資金的監管,方便了群眾,從而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陳集文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