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歡看來,潲水油的收集是最大的難點,由于潲水佬與餐飲業間早已形成穩固的利益同盟,潲水油在餐飲業利潤豐厚,單憑綠由公司一己之力,根本收不到足夠多的潲水。零星的潲水對綠由公司而言形同雞肋,因為只有潲水的量足夠多,才能開啟設備生產。目前,潲水業務在綠由公司純屬副業。
陸歡認為,公司對潲水的特長都在于處理,而非收集,政府在這一輪規范潲水流向的立法工作中,必須大力解決潲水的收集問題。收不到潲水,企業無用武之地。
陸歡坦言,廣州餐飲業高度發達,餐飲店多而散,綠由公司不可能覆蓋全廣州,他并不介意更多的同行參與“潲水產業鏈”。“我們即使想壟斷也壟斷不了,沒這個能力。收集和儲存、處理要分開,我們一心一意做處理工作。”陸歡說。
對于溫少強提出的“專業化分工的兩‘油’產業鏈”這一概念,陸歡表示贊同。在他的構思中,“兩油”的收集應當由專業公司做;處理公司可從潲水中提煉出肥料、飼料和潲水油,可把潲水油交由新能源公司加工生物柴油。
雖然理論上潲水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都已成熟,但目前市民垃圾分類意識淡薄的現實卻人為地制造了難度。在目前收集到的潲水中,摻雜了大量木筷、碗碟、塑料品等雜物,這些異物使得潲水在處理環節中麻煩多多。因此,必須加強服務員等餐飲業從業人員的垃圾分類意識,在源頭上解決潲水分揀的問題。
他山之石:
兄弟城市建議
廣州分塊治理
在處理餐廚垃圾的問題上,廣州屬于“后進”,許多“船小好掉頭”的兄弟城市幾年前已陸續借鑒日本等國的成功經驗,開展了餐廚垃圾的規范化管理。
例如,青海省會西寧經過3年的摸索,已形成了一套餐廚垃圾處理的“西寧模式”,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為國家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項目。據西寧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周仁義介紹,西寧目前已做到全市3300家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的監管全覆蓋,日產日清,最高日處理量達145噸,不僅規范了餐飲市場,還實現了“變廢為寶”。
青海潔神環境能源產業有限公司(注:以下簡稱“潔神公司”)是西寧市的餐廚垃圾指定處理企業,該公司西寧分公司總經理曹永全告訴本報記者,全市的餐廚垃圾由潔神公司的20輛裝運車每天定時、定點、定路線拉回,收運時需由餐飲店負責人簽字,明確記錄數量。
20輛裝運車各有收運的固定范圍與對口的餐飲店,經過多年的積累,裝運車司機已對每家餐廳的固定餐廚垃圾量了如指掌,若裝運時發現數量與往常出入較大,潔神公司就會與餐飲店溝通,協商不成則由執法部分介入查處。
收回后,餐廚垃圾的固體部分被潔神公司處理為工業原料和寵物飼料,液體部分則提煉成生物柴油,主要用作20輛裝運車、農用車或手扶拖拉機的燃料。
西寧的常住人口約為220萬,而廣州的常住人口卻將近1300萬,人口越多,區域差異越大,監管越難。曹永全建議廣州實行分區域管理,每個區域都通過招投標吸引有能力的企業參與其中。 (文/圖記者 張強、李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