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25日消息??位于陜西省鳳翔縣雍城遺址上的秦公六號大墓,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今年6月初遭人爆破盜掘,當時懷疑墓葬內可能有大量文物丟失,隨即,該案被列入公安部督辦案件。同時,該案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
采取如此精準的角度爆破,竊賊到底是什么人?如此重要級別的古墓,文物是否丟失?丟失情況怎樣?
近日,隨著陜西警方和河南陜縣警方的協同作戰,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在三門峽悉數落網,案情懸疑也隨之破解。
記者昨日從陜縣公安局獲悉,備受社會關注的陜西秦公六號大墓盜擾案有了重大進展。
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突擊行動,截至10月22日,三門峽市陜縣公安局已成功抓獲6名涉嫌盜掘古墓葬未遂的犯罪嫌疑人,協助陜西警方成功破獲了公安部督辦的陜西雍城秦公六號陵園盜竊未遂案。
【案發】
古墓被炸出19米深的盜洞
秦朝統一六國前,建都在雍城,即現在的鳳翔縣縣城及新區附近,遺址面積51平方公里多。1976年,當地村民取土時發現特殊的夯土層,隨后文物部門大范圍勘探發現了先秦的秦公陵園。位于陜西省鳳翔縣雍城遺址上的秦公六號大墓,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6月4日早晨,雍城秦公陵園工作人員在巡邏時,在秦公六號大墓處發現一些新鮮的黃土,黃土堆旁一個19米深的盜洞赫然闖入視線。從盜洞望去,被稱為“黃腸題湊”的棺槨已經暴露。
據了解,“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墓葬的一種葬式,只有帝王和諸侯級別的才可使用,是古代等級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次被盜擾的墓地位于六號陵園區,因為發現了關鍵的“黃腸題湊”,所以說明該墓主很有可能是某一位秦公,按照當時的傳統,其人殉數量、文物都應該十分豐富。
巡邏人員當時嚇得心里一陣猛跳。因為一旦“黃腸題湊”被掘開,接下來的就是堆積葬品的墓室。
值得一提的是,19米深的盜洞精準地直達墓室,而非漫無目標,誤入旁道,“幾十平方公里能定位,洞打得這么深、這么準,遠非一般的盜墓賊能做到!這不是盜墓賊的運氣,是他們很專業。”當地文物界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慨嘆道。
【未遂】
“豐富藏品”幸免于難
秦公六號大墓遭盜掘后,陜西寶雞警方隨即立案開展偵破工作,公安部也進行了掛牌督辦。該案經新聞媒體披露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因秦公六號大墓尚未發掘,古墓內到底可能有哪些文物?文物價值會有多高?都是個謎。
相關考古資料顯示,六號大墓內有中字形墓葬兩座,甲字形墓葬一座,目字形墓葬3座,面積26.4萬平方米。
陜西省一位文物工作者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雍城秦公大墓區中已經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采用了當時周天子墓才能使用的“黃腸題湊”。該墓雖發現247個盜洞,仍從墓中清理出各類文物3500多件,墓中發現殉葬的人達186個。
“六號大墓雖未經發掘,但其人殉的數量、文物的豐富程度,應該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該文物工作者說。至于被擾墓主是哪一位秦公,因未進行發掘,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今年6月秦公六號古墓遭爆破盜掘后,“墓中大量珍貴文物丟失”的消息在社會上多被傳播。
不過,截至目前,根據警方和文物部門的調查發現,因盜墓賊并沒有進入墓室,墓室內的文物未遭盜取,屬于盜墓未遂。
【抓捕】
作案六農民悉數落網
經過緊張的調查走訪,陜西公安部門發現陜縣西張村鎮張某某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三門峽警方接協查通報后,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圍繞寶雞警方提供的唯一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的情況細致開展調查摸排工作,結合“摸清底數,適時抓捕”的工作思路,偵查人員相繼查明了張的活動軌跡、藏匿地點和社會交往情況,并進一步查明張某某伙同該團伙其他人曾于今年1月以來多次去鳳翔縣的重大情況。
10月12日,三門峽市、陜縣兩級公安機關和陜西警方果斷決定實施抓捕,參戰民警兵分三路,分別在陜縣西張村和三門峽市區將外逃的張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對其盜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10月20日至22日,專案組全體民警再次采取突擊行動將涉案的曹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經審訊,該團伙犯罪嫌疑人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
原來,今年1月以來,該團伙6名犯罪嫌疑人通過線人聯系后,先后四次赴鳳翔,通過挖洞、自制炸藥爆炸等方式,意欲盜取秦公六號陵園古墓葬內陪葬品,后來盜賊發現盜竊行為可能被發覺,只好提前放棄,盜竊未果。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6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移交手續正在辦理中。 (房琳 李安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