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0年7月27日,時任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出席第15屆非洲聯(lián)盟(非盟)首腦會議的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卡扎菲42載執(zhí)政之路回顧
理想少年政變奪權
“我是卡扎菲,自由軍官組織的領導者。”大胡子出現(xiàn)在首都中心廣場,對著成千上萬的支持者演講,“還有,請不要叫我總統(tǒng)。我只是上校。”簇擁者們圍著他歡呼雀躍。
1942年9月,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亞游牧民族的一個普通部落家庭,是貝都因人的后裔。他童年在故鄉(xiāng)的戈壁沙漠和帳篷中度過,靠喝駱駝奶、吃阿拉伯大餅長大。
他父親在50多歲時得到這個獨苗,非常溺愛。盡管不寬裕,但還是致力于用教育來武裝孩子的頭腦。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卡扎菲接受到良好的宗教學習,對《古蘭經(jīng)》爛熟于心。
中學時期,卡扎菲接觸到了埃及總統(tǒng)納賽爾的演講及其著作《革命哲學》,深受納賽爾革命思想影響,決定從軍。卡扎菲受此影響,在塞卡哈成立了一個青年革命支部。
1961年,卡扎菲來到首都的黎波里大學,在學習一年歷史專業(yè)之后,投筆從戎,考入了該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軍事學院,成了一名軍官。第二年,以卡扎菲為核心,成立了一個完全模仿埃及納賽爾革命的“自由軍官組織”。此時,他開始籌劃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當1969年9月1日凌晨,一群年輕的軍官闖入電臺大樓時,不少利比亞人還在睡夢中。一覺醒來的他們打開廣播,聽到的不是年邁老國王的訓誡,而是激昂雄渾的軍樂曲。一個陌生但卻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從電波中傳入千家萬戶:新的利比亞誕生了!
一周之后,那個宣告歷史的人正式走入人們的視線:他穿著嶄新的軍服、戴著墨鏡,一臉絡腮胡子。
“我是卡扎菲,自由軍官組織的領導者。”大胡子出現(xiàn)在首都中心廣場,對著成千上萬的支持者演講,“還有,請不要叫我總統(tǒng)。我只是上校。”簇擁者們圍著他歡呼雀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