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和平目的
據了解,如果天宮一號和不久后發射的神舟八號能成功對接,就意味著中國將繼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同時,與美國和前蘇聯不同,中國在空間對接技術方面的進展可謂神速,即距第一次太空行走僅有3年時間,就有了空間對接技術。
這引起了俄羅斯和歐美媒體的強烈關注。美國媒體酸溜溜地評價,“中國太空技術的進步預示著未來的太空戰略格局將被打破。”美國媒體不忘給中國“戴高帽”,“‘天宮一號’的發射將使中國重新獲得其應有的全球大國地位。”代表日本右翼勢力的《產業經濟新聞》也表示,“中國希望借此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若取得成功,中國宇航事業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不過,更多的西方媒體卻將天宮一號與軍事聯系在了一起,認為“中國將提升在整個亞洲的軍事實力,甚至對區域造成威脅”。但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將其斥之為“無稽之談”。“這是西方一貫冷戰思維的延續。根本目的是遏制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最終達到壓制中國的目的。”崔新生表示,“實際上,美國航天技術之所以會領先世界,很大程度上要歸結為上世紀的冷戰。連歐美國家打著科研旗號的空間站本身,也是當年太空軍備競賽留下的最主要‘成果’之一。”
9月28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中國的空間活動用于和平目的,“中國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基礎上開展航天領域,包括載人航天的國際合作,以推動世界航天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做出積極貢獻”。
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同樣在當天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外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堅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
軍事專家則強調,與美國和俄羅斯等太空強國相比,中國的空間站技術實際上僅在起步階段。路透社評價到,“從技術角度看,作為技術測試平臺的‘天宮一號’,即它與‘神舟八號’成果對接,也只是模仿了40年前美國和前蘇聯做過的事情和技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