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制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中新社記者孫自法 攝
西北大漠的夜空寧靜而高遠,天幕上星光閃閃,令人心馳神往。
9月29日晚,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亮如白晝,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湖藍色的發射塔架。因為在那里,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太空家園”——“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將啟航。
“1小時準備!”20時16分,隨著東風調度口令的下達,發射場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就連場坪上的青草也停止了搖曳。
恰在這時,火箭動力系統貯箱開始增壓、氣管脫落,控制系統進行時序安全檢查、裝訂飛行程序,空間實驗室系統完成狀態檢查后拔下脫落插頭、撤收電纜,發出“目標飛行器準備好”的信號。發射塔架上,一、二、三組回轉平臺緩緩撤收,“天宮一號”器箭組合體宛如期待遠行的少年,翹首仰望著浩瀚星空。
測發大廳內,改造一新的測發指揮監控系統實時顯示著參試各系統的工作狀態,數以萬計的測試數據流正源源不斷地傳送至C3I計算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坐在大廳中央,注視著顯示屏。
在發射中心工作近40年,從一名測發操作手成長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親手放飛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艘“神舟”飛船……崔吉俊早已把發射場當成了自己的家,對這里的發射能力信心十足。
“30分鐘準備!”調度廣播里傳出零號指揮員王軍的口令聲,清脆洪亮,迅即響遍整個發射場。在他的指揮下,火箭控制系統執行瞄準檢查、關瞄準窗,遙測系統接通“允許轉電、允許自動脫落”,故檢系統轉電……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身為“零號”,從射前30分鐘起,負責全區、全系統工作的調度指揮,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今天一大早,王軍就端坐在自己的崗位上,目不轉睛地盯住顯示屏,一臉嚴肅地下達口令,餓了吃幾塊巧克力,困了就猛喝咖啡。
“運載火箭準備好!”當火箭指揮從容報告,距發射只剩下15分鐘,火箭控制系統B碼終端已設置點火時間,接通“自動發射”,地面勤務人員全部撤離了發射塔架。
“1分鐘準備!”戈壁的風沙瞬間凝固,人們仿佛聽到了自己的心跳。火箭控制系統轉電,各系統脫插脫落,擺桿徹底擺開,導流槽自動噴水……“10、9、8、7……3、2、1,點火!起飛!”時針指向21時16分,大地顫抖、烈焰升騰,“長征二號F”T1火箭托舉著“天宮一號”拔地而起,直刺蒼穹。所有人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目光追隨著夜空中的最亮點,漸行漸遠……
“酒泉光學跟蹤正常”,“東風飛行正常”,“雙城光學、雷達跟蹤正常”……頃刻間,遍布戈壁的測控站點捕獲了目標,將數據準確發送到東風中心、測發大廳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器箭分離”、“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準確入軌”……“天宮一號”發射成功的喜訊傳來,戈壁深處爆發出掌聲、歡呼聲、鞭炮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從此,中國人將擁有自己的“太空家園”!
?
???相關新聞
?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