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家大院歐陸風格小樓樓道落滿枯葉

何家大院大門雕刻精致
海口網7月29日消息??“我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我家大院的樓臺上常常舉辦‘沙龍’,洋人、富商、政要在何家大院飲酒跳舞、拉琴彈奏、燈紅酒綠、夜夜笙歌……而如今,這里只有斷瓦殘垣,100多年前海口市區規模最大、造型最奢華的豪門宅院,由于缺失保護,現在已經無法展現僑房文化的魅力。”7月27日,年過古稀之年的港商、何家大院創建人何達啟之孫何子健對比今昔,無限惆悵。

何家大院歐陸風格小樓

久經風雨的窗臺
清末民初:僑商何達啟成為海口首富 何子健介紹說,祖父何達啟,字華甫,學名榮光。清同治癸亥年(1863年)出身于瓊州樂會南盈村(今海南瓊海市朝陽區南盈村)。15歲時,何達啟與本村一姑娘結婚。婚后不到一個月,何達啟離村別妻,徒步來到海口謀生。先是幫人打工,后來靠他的勤奮和誠實贏得了一位德國船長的賞識,成為外商在海南的總代理。1890年,何達啟在海口創辦第一家遠洋‘森堡船務公司’,代理海南石油和開展多種業務經營,并投資從德國漢堡購置了一艘大輪船,首開海口至馬來西亞遠洋航運,并經營海口至其他地區的航線。

地板彩磚背面印有英文,均為國外運回

房頂墻灰脫落,露出100多年前鋪在里面的英文報紙
除了航運,何達啟在1906年創辦了海南第一個橡膠園,投資在今海口市博愛南路建起了當時海口最大的菜市場——展南市場。還在海口擁有南發公司、瓊盛號等多家知名企業商號和眾多房地產。投資涉及航運、陸運、熱作農業、商業貿易、房地產、戲院、書局等行業,成為當時海口首富,被清政府授予花瓴候選同知,1931年病逝于海口。

樓道墻上長滿苔蘚

中式小樓
越洋購買建材,修建海口最奢華宅院 “清末民初時,祖父何達啟在今海口市義興后街67號修建何家大院。同時,由于他經營航運,經常往返國內外的緣故,何家大院建筑風格中西合璧,由占地約2400平方米的三棟兩層的歐陸風格、清末民初風格、南陽風格的主建筑,以及花園亭落、中式客房組成。”何子健介紹,當年的何家大院可謂奢華之極,不僅樓宇俊朗挺拔、廊柱木雕圖案精美,就連用的彩繪玻璃、地板彩磚都是從國外購買運回海口。

歐陸風格小樓

百年前安裝的百葉窗
同時,何家大院還是當年海南第一個用鋼筋水泥修建的房子。何子健說:“前不久,歐陸風格小樓房頂的水泥墻灰脫落,竟然露出了100多年前建房時鋪在里面的英文報紙。這些應該都是祖父當年從國外帶回的報紙,建房時用作鋪墊。時至今日,報紙上的英文標題、文章、插圖都清晰可見。”
后人扼腕痛惜:百年豪宅被破壞殆盡 時過境遷,如今的何家大院早已沒有了過去的奢華。1952年土改時期,房屋的主人何達啟家庭被評為華僑地主,何家大宅院也被當時的農會強迫拍賣給海南區商業局。該單位在使用期間,對原有的房屋進行改建,損壞了房屋的原貌。上世紀90年代,當時何家大院的所有單位海南商業集團公司將院內中式客房拆建成商業幼兒園,花園亭落改成幼兒園操場。之后,商業幼兒園又轉為民辦立華幼兒園,清末民初風格小樓的一樓成為了幼兒園的寢室。

中式小樓窗花雕刻精美

歐陸風格小樓樓道破舊不堪
2007年2月12日,海口市人民政府發文通知:義興后街67號房產面積達1759.82平方米的“何家大院”,退還何達啟的合法繼承人。何家后人面對何家大院現狀,也只好繼續將其出租給立華幼兒園。
最令何子健心痛不已的是,1998年,由于海南商業集團公司未能嚴格執行省里保護僑房現狀的政策,將何家大院三棟主建筑中最漂亮的兩層南洋風格小樓,拆除后建成四層混砼結構宿舍樓,自此,何家大院中、西、南洋風格院落被徹底破壞。
“1984年以來,各級政府都有保護僑房的政策,海南省各屆領導也都十分注重保護何家大院。然而,何家大院的南洋風格小樓作為海口一處精美的百年建筑,最終還是被拆除、改建。我希望社會能關注海南的僑文化遺產。”何子健老先生感言,他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將祖父何達啟修建的何家大院恢復原樣,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一處展現僑民建筑的旅游景點,重現昔日浮華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