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債危機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下,7月份的A股市場走勢陰晴不定,而IPO融資則延續了近期持續下滑的趨勢,20只新股完成了網上和網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僅為122.76元,創下了自2009年7月以來的新低。造成融資規模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新股發行數量驟減;另一方面則在于大盤股發行偃旗息鼓,平均募資水平降低。
新股募資降至冰點
在貨幣緊縮政策見頂的預期下,大盤自6月21日開始從2610點上沖至2800點上方,此后在國內外利空因素的影響下,滬深股指逐級回落。與二級市場的大起大落相比,7月份一級市場顯得十分冷清,期間僅有20只新股發行,是自2009年12月以來發行新股最少的一個月。20只新股發行股份合計只有5.52億股,募集資金合計122.76億元,兩項數據均是2009年新股重啟發行以來的新低,此前一直火爆異常的新股發行驟然間降至冰點。
今年以來新股發行規模呈現逐月遞減的規律。今年1月份新股融資高達431.94億元,此后2-5月融資額平均為250億元左右,6月份降至143.81億元,而7月份的融資額僅相當于1月份的不足三成。
從類型來看,7月創業板新股有11只,中小板9只。以嶺藥業是本月發行規模最大的股票,發行股份6500萬股,募集資金22.46億元。創業板的明家科技則是最“微縮”的新股,發行股份1900萬股,募集資金1.90億元。
造成7月份IPO融資規模大幅下降的原因,除了之前提到的發行家數大幅減少外,大盤股發行消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20只新股中,沒有一只主板新股,這造成了本月新股的小型化特征十分明顯。
今年以來,滬市新股共計發行22只(不含金隅股份),雖然從數量來看較去年下半年增加較多,不過發行股份最多的龐大集團僅為1.4億股,而吉鑫科技則只有5080萬股,是近些年滬市發行股本最小的新股之一。
回顧2010年,大盤類新股屢見不鮮,包括一季度發行的中國西電、中國一重,二季度的農業銀行,三季度的際華集團、光大銀行,以及11月份的大連港。而自大盤回調以來,沒有一家滬市新股的發行股本超過10億股,這是自2009年IPO重啟以來從未有過的。當然,隨著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公司有望駛入A股市場,8月份的融資規模或將有所提升。
發行市盈率環比增三成
在連續兩次大規模的破發潮影響下,今年6月份新股首發市盈率曾降至27.73倍的低點,不過隨著6月末市場環境轉暖,一級市場的首發估值迅速回升,再度出現高價發行的跡象。
7月份融資規模最大的以嶺藥業首發市盈率為47.39倍,7月26日網上發行的光線傳媒首發市盈率為61.05倍。雖然7月發行新股的估值差異較大,不過發行市盈率整體回升成為了不爭的事實。統計顯示,20只新股的平均首發市盈率為35.77倍,與6月份相比環比上升了29.02%,接近三成的水平。
在發行估值反彈的同時,新股超募比例也明顯上升。統計顯示,7月份新股預計募資合計68.93億元,實際募資122.76億元,超募比例為78%。其中,光線傳媒預計募資僅3.78億元,而實際募集資金達到了14.39億元。超募現象升溫說明目前上市公司募資水平仍然遠遠超出了自身資金的需求,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依然存在。
?
???相關新聞
三新股28日上市 中小板掛牌公司將超600家
收評:三新股強勢走高 方直科技大漲44.59%居首
新股批量造富翁股民打新跌破頭 附十大破發新股
公司券商合力“洗劫”二級市場 新股浮虧超200億
尚福林回應新股破發潮:發行體制市場化約束增強
IPO竭澤而漁投資者“一地雞毛” 新股申購入冰點
5新股今日扎堆申購 3創業板股上市
時隔七周新股齊上陣 A股再現8新股齊發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