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改造進行中"鐘樓夕照"將重現
???? 據史載,海口鐘樓始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海口設立統管本島沿海十處的海關總口,國內沿海港口和東南亞各國來往商船日漸增多。咸豐八年(1858年),海口被清廷辟為對外口岸,來往客商明顯增多。到國民十二年(1923年),海口海運發達,港口繁榮,商務活動鼎盛,國內外航線四通八達。海口已發展成為繁榮昌盛的商業城鎮,據悉,當時海口總商會入會商號已達400多家,但由于海口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計時設施,給交通、商務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
???? 基于此,民國十七年(1928年),愛國商人周成梅先生創議集資在海口建一座鐘樓,以便統一全市時間。這得到當時海口總商會的贊同,并以其名義發動海口商界、香港瓊籍商人、海外瓊籍僑胞捐助,建造鐘樓之款亦于當年籌足。
???? 海口鐘樓建于1929年春,當時選址在海口大街后廟廣場(今中山橫路)北端,建成的鐘樓高5層,清水紅磚墻身,頂端四周共筑8支箭尖角,具有歐洲哥特式建筑風格。當時的大鐘是向德國訂購定制的,面徑為2公尺,由香港瓊籍商人周文治先生捐資購買。鐘的行走是靠一個轆轤卷上十多米的鋼繩,另一端吊上一個大鐵砣,利用垂直重量啟動行走,吊砣從四樓垂直底層,歷時兩天,為此每兩天必須轉動轆轤將吊砣卷上四樓,如此循環,準時不誤。
??? 如今人們在長堤路看到的海口鐘樓,是1987年重建的。作為一個標志性建筑、見證近百年海口風云的海口鐘樓,到如今充當的則是一處人文景觀,供游人觀賞。
??? 2009年6月10日,海口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南洋騎樓風格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中,和北京國子監街、平遙南大街等一起,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
??? 2010年8月31日,海口市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綜合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序幕,該工程將通過五大方面的改造,將海口騎樓老街轉化為旅游資源。據介紹,改造工程將通過文物及優秀歷史建筑修繕和騎樓街區的歷史文化、人物、事件進行深入的整理挖掘,將街區內的歷史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提升海口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 根據騎樓整治工程方案,將圍繞鐘樓恢復海口十景之一的“鐘樓夕照”,在海甸溪上建造一個游船碼頭,并對鐘樓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為了更好地利用海甸河的濱水資源,將鐘樓和沿長堤路的濱水岸線也被納入水巷口啟動示范街的范圍中來,使沿長堤路一線的修繕與新建騎樓與長堤路北人民橋兩側的濱水景觀帶、老海關、鐘樓一起打造“小外灘”的概念,再現當年原貌。?(記者毛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