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發生坍塌事故的福建武夷山第一座公路斜拉橋公館大橋,武警人員在查看現場。新華社發
武夷山市分管交通的副市長林振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因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施工的需要,各種重型貨運車輛頻繁經過,使得公館大橋不堪重負。“十幾年前建的橋,根本沒有考慮到現在的交通流量和負載會有這么大。”
參與此次事故原因調查的專家指出,嚴重超載超限車輛是造成橋梁破壞的主要原因。該橋設計荷載為汽車20噸、掛車100噸。當橋梁出現超過設計荷載或多部超載車上橋時,將對吊桿產生強度破壞或疲勞損傷,長期超載運行最終導致破壞。
記者在事故現場注意到,垮塌的那段拱橋約80米寬,由24根吊桿連接拱形鋼架和橋面,每根吊桿由二三十根6毫米直徑的鋼筋梱綁而成,外部的套管約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專家分析認為,這座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大橋,吊桿密封,防腐工藝較差,同時無法通過常規檢查了解吊桿內部銹蝕程度與工作狀況,經過10多年的使用,難以判斷吊桿承載能力能否滿足原設計要求。而更為嚴重的是,大橋投入使用以來從未進行過專業養護。
據林振龍透露,公館大橋至今還沒有落實養護的單位。武夷山公路分局局長賈建星表示,公館大橋的業主是公館村,這座橋不屬于公路部門的養護范圍。武夷山市交通局局長吳少忠也表示,公館大橋是公館村的固定資產,他們還沒有交出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