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6月10日消息??中央氣象臺消息,10日白天到夜間,從蘇皖南部到廣西西部形成一條強降雨帶,將有9省(區、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安徽南部、湖南東北部、廣西北部等地局部有大暴雨。
新一輪降雨是否引發旱澇急轉?旱澇急轉是否對農業生產帶來致命打擊?新華社記者采訪中國氣象局權威專家,解析長江中下游天氣形勢。
一問:當前強降雨是否會引發旱澇急轉
中央氣象臺10日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貴州南部、廣西北部和西部、湖南中北部和西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江蘇中南部、上海、浙江西北部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湖南東北部、廣西北部等地局部有大暴雨。
“前期出現了很強的降水,加上這次降雨強度較大,造成旱澇急轉可能性很大。”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建說。
這次天氣過程的雨帶相對比較窄,但強度卻比較強。降水主要集中在10-11日,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等地的局部地區可能會有大暴雨,有些地區甚至可能出現150毫米以上的降水。
氣象監測資料顯示,9日,貴州中南部及北部局地、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北部等地降雨20-50毫米,湖南北部部分地區、湖北東南部、安徽東南部70-120毫米、局地150-200毫米,湖北通城236毫米。
“在江南、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會出現以短時強降水為主的強對流天氣。”林建說。
“在上一次降水過程中,湖南、貴州、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出現旱澇急轉,因強降雨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如果后期持續重復出現類似強降雨,澇災很可能出現。”林建說。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一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降水偏多。氣象專家建議,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貴州等地需密切關注未來雨情和水情變化,做好中小河流、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防范局地強降水或持續性降雨可能引發的城市內澇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各地各部門還需抓住降雨的有利時機,科學攔蓄、調度雨水資源,繼續做好長江中下游旱區蓄水抗旱工作。
二問:旱澇急轉是什么氣候原因所致
“所謂旱澇急轉,就是某一地區或流域發生較長時間干旱時,突遇集中強降雨,引起河水陡漲,客水入侵、內水難以及時外排的現象。”林建說。
在常年的4月至5月,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開始增多,并逐步進入明顯多雨期。而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51.1%,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近期的強降雨導致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短時間內由抗旱轉為防澇。
“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季風。”林建說,季風是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盡管今年季風爆發時間偏早,但中期出現中斷。現在季風加強,急流加強,副高北面有弱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對峙,出現了對流性降水。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段麗表示,造成前期持續少雨的氣候背景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去年7月形成的拉尼娜事件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衰減并結束,海洋環流的變化導致春季熱帶西太平洋對流活動明顯偏弱,副熱帶高壓偏弱,位置偏東,不利于熱帶水汽向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輸送。
此外,今年春季歐洲和俄羅斯中部出現持續的高氣壓異常活動,而東部為低氣壓環流。這種大氣環流形勢導致強冷空氣頻繁入侵我國,抑制了熱帶暖濕氣流向北推進,無法形成有效降水。
專家分析,目前,水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北方有冷空氣擴散南下,冷暖空氣交匯的地方位于長江流域附近,從而在近期會給這里帶來明顯降雨過程。
三問:旱澇急轉會對農業生產帶來哪些影響
“我國的旱澇災害年年都有,對于具體的某一家某一戶,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但總體來看,補栽補種及時的話,對全年糧食生產不會帶來什么影響。況且南方后期溫度高,糧食生產的回旋余地也較大。”中國氣象局農業氣象中心主任毛留喜說。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表示,根據最近的預測來看,近期十天之內,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會有比較明顯的降水過程,要在抗旱的同時做好防澇的準備。部分地區要注意防范短時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
此外,江南、華南需做好早稻田間管理,抓住有利天氣及時控水曬田,促進早稻根系生長。江淮、江漢、江南東北部要加強一季稻水肥管理,培育壯秧,適時栽插。棉花、大豆、蔬菜作物等旱地要及時清溝排水,防御漬澇災害。
?
???相關新聞
南方多省份旱澇急轉趨嚴峻 三峽啟動防汛方案
全球變暖引發長江流域旱澇急轉 專家稱史上罕見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