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行走在尚未完工的路上。
20多位村民在街頭攬活。
背篼楊文學捐出血汗錢為村里修路,感動全村,如今20多個村民趕到貴陽,一起當背篼掙錢。
來貴陽當“背篼”的楊文學,為了家鄉修路,他慷慨解囊拿出8年掙來的13萬元血汗錢,但最終資金不足面臨停工。楊文學的行動深深地感動了鄉親們,近日,他老家20多位村民主動趕到貴陽,和他一起當“背篼”,想多掙點錢早日修通家鄉4公里的道路。
計劃修路
據了解,楊文學的老家在織金縣雞場鄉雞坡村核桃寨村民組,該寨是一個有500余村民的山村,那里山高路險,自古以來交通不便、村民出行靠徒步、運送生活物資靠人背馬馱。核桃寨是距離雞場鄉政府所在地最遠的村民組之一,經過1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后,一條小河擋在通往核桃寨公路的盡頭,那里,是楊文學修路的起點。按他打算,要在此搭建一座橋墩高度8米,跨度10米的橋梁,以此連通對面蜿蜒盤旋的一條在建山路。山里,住著楊文學500多位父老鄉親。
慷慨解囊
5月22日,記者來到楊文學在貴陽市望城坡租住的出租屋。屋里3張床上的被褥已洗褪色,最值錢的電視機是幾百元買來的二手貨。8年前,只有小學文化的楊文學來到貴陽當起了“背篼”,靠做苦力維持著全家4口人的生計。后來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貴陽望城坡。在8年里,為了攬活,楊文學經常出沒施工工地。后來,經人指點,他拿出兩三萬元錢買了臺水泥攪拌機,租給別人使用,現在已經發展到兩臺了。雖然當起了“小老板”,但楊文學平時還是背著背篼竄來竄去,到處攬活。
今年春節,楊文學回到老家,鄰里幾十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又把無路的艱難說給大家眼里“最有能耐”的楊文學聽。為了解決鄉親們出行困難,他慷慨解囊,拿出8年掙來的13萬元血汗錢為鄉親們修路。“這些錢,我原本是打算今年過年后,用于裝修老家新房的開支。”楊文學告訴記者。按照楊文學的打算,核桃寨這條出山路,要經過每一戶村民家,總共4公里左右。3月25日正式開工修路。
組團當背篼
在楊文學的口袋里,有一份打印的支出明細,上面的財政“赤字”非常明顯。目前,因資金嚴重不足,修路面臨停工。雞坡村20多位村民知道楊文學為此耗盡所有積蓄后,老家20多位村民主動趕到貴陽,和他一道當起了“背篼”,一心想多掙點錢,早日修通家鄉4公里的道路。而當地村委會也在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系,看能否為村民們修路想想辦法。
目前,在望城坡一帶,了解這幫“背篼”的老板們,都主動邀請他們去干活,現在他們每人每天平均收入在100元錢左右,但對于當初計劃修4公里的估計造價80萬元錢,仍然是杯水車薪。(陸軍 姚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