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13日消息??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珍視玉石、喜愛玉器。昨日,數十位市民都想把自己收藏的字畫、玉器和古錢幣等拿給專家鑒定。家住海口藍天路的李女士曬了她家的“寶貝”。李女士娓娓道來,向記者講述了她與一塊玉墜的奇遇。
?
地里干活:意外挖到一塊玉墜
?
昨日,記者見到了李女士收藏的玉墜。玉墜長約6cm,寬約4cm,被雕刻成龍的形狀,頭頂元寶式的麟角,嘴部類似貔貅,前腳三爪,后腳四爪。龍身大部分為碧綠色,透過陽光,玉墜瑩潤而光澤。在陽光下,龍的眼睛也同樣透亮,仿佛一條真龍。一年多前,李女士在萬寧東澳老家的田地里發現了這塊玉墜。“那塊地種什么都難成活,我和家人都認為土壤有問題,決定換土試試看。挖地時,我們看到有一塊堅硬的東西埋在土壤里,起初以為是瓦片,扒開一看,竟是一塊玉墜。”李女士說:“把玉墜挖出來后,我們沒有換土,但在那塊土地上種的蘆薈很快就長出來了,現在已經長得很大了。這簡直太神奇了。”
?
兒子戴玉:胸前莫名出現紅印
?
李女士把玉墜給兒子戴,令她感到驚奇的是,兒子戴兩天后,胸部與玉墜相貼的部位出現了一塊玉墜大小的紅印,不疼不癢。“紅印不是被壓出來的,是一整塊的紅印。”兒子取下玉墜后,李女士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檢查不出是啥病。“奇怪的是到了下午,兒子胸前的紅印就消失了。既然兒子戴不了,那我就戴吧。”李女士戴這塊玉墜一年多了,從未出現過胸前有紅印的情況。“或許正如朋友所說,這是因為我和這塊玉墜有緣分吧,當初整塊玉墜是不透明的白色,現在大部分都變成了綠色。”
?
海口市博物館館長張健平表示,李女士的玉墜是產自遼寧的岫巖玉,又稱岫玉,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岫玉廣義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老玉(亦稱黃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于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巖碧玉(亦稱瓦溝玉引),屬蛇紋石類礦石,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至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為珍品。張健平認為,李女士手中的這塊玉是新玉,年份不久,具有一定收藏價值,但不是什么文物古董。
?
?
相關鏈接
央視《尋寶》欄目首進海南 尋找海口“民間寶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