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山區“和解溝”化解兩村30余載積怨(記者 李坤東 攝)
?
海口網4月25日消息(記者李坤東)站在長約200米的“和解溝”旁,瓊山區甲子鎮大同村委會的村干部黃暢利和舊州鎮嶺南村委會的村干部黃進再次緊緊握住了彼此的手。
?
24日上午,瓊山區甲子鎮鎮委書記胡余亨與該鎮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工作人員回訪“和解溝”設立后兩村的發展情況時說,這條位于甲子鎮加朝村和舊州鎮美本村之間的“和解溝”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它見證了這兩個有著30多年積怨的鄉村,從曾經的老冤家成為了如今的哥倆好。
瓊山區甲子鎮加朝村是我市最偏遠的鄉村之一,和舊州鎮美本村毗鄰。地處兩鎮交界處的坡林地面積約487畝,涉及兩個村1426名村民,兩村村民均認為是自己村的祖宗地。1979年和1998年,兩村部分村民在該坡地上種植農作物引發糾紛并發生械斗。有關部門多次調解,但都只是平息雙方當事人怨氣,并沒能從源頭上解決該地的歸屬問題。
?
這塊坡地也成為了甲子鎮、舊州鎮兩個鎮多年的心病,“幾百畝的坡地啊,因為糾紛白白荒廢了幾十年,沒有產生應有的效益,真的痛心。”甲子鎮鎮委書記胡余亨說,由于此前兩村村民互不相讓,導致這400多畝的坡地一直荒廢,更談不上利用。
2009年,海口市探索工作機制創新,在全市41個鎮(街道)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加上林改試點工作的逐步展開,這讓瓊山區委區政府看到了化解這一多年積怨的曙光。
?
“海口市政法委對此也非常重視,根據市政法委的指示和區委區政府的部署,我們立即展開調解工作,創造了兩村和解的條件。”甲子鎮司法所所長張法剛說,甲子鎮與舊州鎮進行溝通,兩鎮調處中心抽調司法、國土、林業等部門的28名人員分別深入兩村調研,查找證據,并先后召開24次會議。2009年5月,兩村本著尊重歷史、互諒互讓的原則,一致同意以甲子和舊州兩鎮的行政邊界線為參照點,協商定出兩村的權屬界線。為告誡后人并記住這份特殊友誼,兩村沿著權屬界線挖了一條長約200米、寬約80公分的“和解溝”,以示永久和好。
“現在不但沒有了矛盾,感情還越來越好。”甲子鎮鎮委書記胡余亨說,經過權屬確認后,甲子鎮加朝村村民立即在所屬的坡地上種上了橡膠、菠蘿等經濟作物;舊州鎮美本村的村民也種上了小葉桉。兩村村民和解后經常交流種植經驗,村里搞公期等公眾活動時,還相互邀請,不少年輕人還成為了朋友,這在以前可是想到想不到的。
?
相關鏈接
海口瓊山大道電動車卷入大貨車3人殞命
瓊山監獄1年內讓206名服刑人員獲國家職業資格
瓊山步入發展“快車道” 該區十二五規劃綱要出臺
瓊山5年內造連片購物步行街 拓展城區發展空間
海口瓊山法院原副院長受賄20萬一審獲刑10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