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技術專家庹先國分析日本核泄漏三大擴散途徑。安源 攝
?
中新社成都3月16日電 國家核技術工業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測控技術開發分中心”主任庹先國1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將日本地震核泄漏與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進行比較,并分析了日本核電站爆炸或泄漏的三大擴散途徑,稱不會影響到中國沿海水域。
?
庹先國現任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核分析與檢測技術、輻射環境評價與放射性核素遷移機理等。
?
庹先國說,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顯著不同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機組有15厘米厚的不銹鋼護罩保護,能把核物質的污染量控制在較低的水平。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的結構是用石墨來防護的,屬于第一代技術。當它發生爆炸時,里面的核燃料會不受限制地泄漏,造成了人類核電發展歷史上的悲劇。
?
針對網絡上關于“日本核泄漏擴散到海里將對全世界產生影響”的說法,庹先國表示,核電站爆炸或者泄漏一般有會三種途徑擴散。一是較重的爆炸碎片,其擴散范圍有限,但攜帶的放射性物質量比較大,對生物和環境的影響巨大。一般來說,現代核電站由于有“四層保護傘”,發生像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放射性燃料直接被炸出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第二種途徑是呈灰塵狀和霧狀(氣溶膠)的細小物質飄散。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是隨水流出。
?
庹先國分析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呈灰塵狀飄散的放射性物質可以說對全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灰塵落下來無論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還是直接粘附在皮膚上,對人體傷害都很大。據日本媒體報道稱,這次福島核電站里的核泄漏有些是通過水作為液體狀流出來的,這樣會在水中產生放射性污染,而隨著水的流動,放射性物質會擴散到更遠的距離,如海水及地下水中。福島核電站核物質泄漏到大海,對環境是會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有限的。首先,泄漏核物質的量會非常有限,此外考慮到部分沉淀和經過浩瀚的太平洋海水的稀釋,在海水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質也將是很微量的,同時考慮到日本東北部海流的流向,應該不會影響到中國沿海水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