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財經股市>

    股神曹仁超新年放言:牛市可維持到明年下半年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01-03 15:49

    ?

    ??? 2010年股市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雙雙收獲兩根分量十足的大陽線。滬指報收2808.08點,漲幅1.76%;深成指報收2458.55點,漲幅2.63%。滬深兩市成交合計2006億元,較周四放大近兩成半。

    ????仔細觀察滬指年終的收盤點位:2808.08點。一連串的8字是巧合?還是今年股民將大"發"的前兆?為了尋找答案,本報記者專訪了著名的"香港股神"曹仁超,他認為,明年絕對還在牛市之中,滬指在2011年上攻3186點是大概率事件。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他說,給自己改名叫曹仁超是因為希望能成為"超人曹"。現在,他的期望稍有偏差卻成了現實,因為在內地,股民們將他奉為"香港股神"。



    ????牛市二期特征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如何判斷當前的A股,是否仍處于牛市二期?牛市二期的特征是怎樣的?三期何時到來?

    ????曹仁超(以下簡稱"曹"): A股由2010年7月到2012年下半年仍是牛市二期,市場表現以板塊輪動為主。牛市二期通常以個股發展為主,部分股票可以在牛市二期上升100%到200%,有些股票可回落50%或以上,直到牛市三期再次進入全面上升期。但牛市二期時間十分長,一般長達兩年或以上。

    ????參考70年代及80年代香港兩次牛市走勢,70年代香港牛市二期長達兩年,80年代牛市一期因受香港主權回歸影響,股市發展不清晰。如以1984年7月作為香港牛市二期起步,至1986年4月大約有兩年。因此,有理由相信,由2010年7月2日開始的上證指數牛市二期可維持到2012年年中,201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牛市三期。 2013年或2014年完成牛市三期,達到2007年10月16曰A股高點,即6124點才完成整個牛市。



    ????調整看支撐位

    ????記:近期市場表現低迷,您如何判斷后市走勢?何時會突破前期壓力位?若指數將向下調整,支撐位在哪里?

    ????曹:2010年11月11日上證指數創下的高點3186點,在2011年遲早會被升穿,下次支撐位是2800點以下2573點之上,即每次上證指數回落到2600點至2800點之間都可作為吸納機會。

    ????記:在當前這個點位,如果是您的話,會選擇買入還是賣出,倉位又是如何?

    ????曹:在外國或香港股市是容許拋空的,在牛市二期最適宜做對沖,即同時買入看好行業內的股票,拋空看淡行業內的股票;或同時買入偏低股票及拋空升幅過高的股票,在個別發展中獲利,這方面散戶一般做得不好,應投資表現出色的基金。

    ?




    ????操作板塊個股

    ????記:從板塊來說,您個人短期、長期分別較看好哪些板塊?這些板塊的選股方式和操作策略分別如何?

    ????曹:由于本人不在內地生活,無法對板塊作深入分析。這方面可參考當地分析師見解,為投資者尋找合適板塊作投資之用。但我認為,2011年中國股市仍是板塊輪動為主,炒個別行業升降,以及炒偏低股回升、偏高股回落為主。

    ????記:圣誕節央行突然加息,您認為年后是否還會加息。若加息,對股市會有什么影響?

    ????曹:再次強調加息、減息應同CPI升幅一起看。 2010年11月中國CPI升幅5.1%,估計2011年上半年見6%。老利率低于6%,代表仍是負利率,資金是不肯回流銀行存款收息的,仍將在股市、樓市中找尋機會。老利率上升至6%,則全球熱錢都涌入中國賺息兼賺人民幣升值利潤,中國人民銀行已陷入兩難局面,看來只有繼續維持負利率(即利率低于CPI升幅)。在負利率環境下,樓價跌幅極其有限,股市亦只會進入箱體震蕩而不會大幅下滑。

    ????記:目前歐債危機進一步蔓延,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朝韓矛盾升級,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對中國股市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曹:歐債危機相信仍會進一步蔓延,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已十分肯定,朝韓矛盾繼續存在,但上述因素對中國股市影響有限。因為從2009年起,中國已進入內需帶動型經濟。這表明中國大大減少對美國及歐洲市場的依賴,內需型經濟對經濟的拉動大約有10-15年,也就是說從2009年到2024年,中國經濟都是看好的。這也成為支持上證指數能夠在2010年7月起進入牛市二期的基礎。



    ????散戶操作策略

    ????記:在目前貨幣緊縮的環境下,投資者為了抗通脹通常會選擇進入股市、樓市或是購買黃金之類的保值品。但是,由于政府對房地產持續調控,黃金價格也已處歷史高位。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財,比如說是否應該繼續買房,買黃金,或者有其他更適合的理財策略?

    ????曹:通脹是對抗不了了,但通脹對樓價、黃金、股票影響非一般人想像一樣。例如1976年至1981年香港通脹率一度高達15%,但該年,樓價、股市同金價齊升。 1984年 7月至1987年10月,香港通脹率十分溫和,同期樓價上升、金價牛皮、股市狂升。再以2002年至2004年為例,當時通脹率極低,股市、樓價、金價皆上升。換言之,通脹同樓價、金價、股市關系十分復雜。

    ????樓價不會因為政府打壓而回落、政府支持而上升,因樓價有本身循環周期。例如,1990年到1997年,香港政府不斷打壓香港樓市,但本港樓價出現最大幅度上升;1994年至2008年,日本政府不斷支持日本樓價,希望它止跌回升,但日本樓價在這14年內頂多維持不跌。除非政府大量供應土地,例如1981年,香港政府才可令樓價回落;或限制土地供應,如1985年4月至1997年6月香港政府限制每年只可賣地五十公頃,令香港土地供應大減才使樓價下降。總言之,樓價受供求因素而升降,而非政府臨時打壓措施而改變,金價、股市亦一樣。好好研究各項投資的循環周期,不要人云亦云。

    ????記:對于一個家底并不雄厚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有什么投入較小但安全的理財方法,能讓資金不會隨著通脹趨緊而縮水?

    ????曹: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對抗通脹。由于政府有增加貨幣供應的能力,因此通脹永遠存在。投資應學習如何把握各項投資的盛衰循環而非對抗通脹。以美國為例,自1945年至今,美元購買力平均每年失去3%。但美國樓價、金價及股市并不是每年上升3%,而是有些日子大起,有些日子大跌。中國自1978年采取改革開放政策后,人民幣購買力亦不斷下降,在中國樓價、金價及股市也是有些日子上升,有些日子回落,上述投資項目升降大部分同CPI升幅關系不大。

    ?

    ?

    相關鏈接:

    A股融資全球最牛 表現最熊
    信貸沖動難抑 銀行再融資或再襲A股
    2010全球股市漲幅盤點:中國A股市場倒數第二
    A股市場造就家族財富神話 各大家族財富過百億

    ?


    ?

    相關鏈接:
    A股市場造就家族財富神話 各大家族財富過百億
    2010全球股市漲幅盤點:中國A股市場倒數第二
    信貸沖動難抑 銀行再融資或再襲A股
    A股融資全球最牛 表現最熊
    [來源:東方網] [作者:]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