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江蘇省海安縣工商局副局長的王某,現年50多歲,已退居二線。近日,網友曝出其擁有家庭財產1.8億元。海安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縣委縣政府相關部門已獲悉此事,紀委也已介入,暫無明確結論,“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確都知道”。
?
海安工商局副局長被曝家產1.8億元,引起輿論關注,有網友通過分析王某家庭收入情況后認為,“如果這1.8億屬實,那么這位副局長的家庭收入超出正常水平20倍”,王某的反應是:我是黨員,我要違法違紀對不起黨、對不起組織,我不會說半句假話。
?
這樣的說法很難打消公眾疑慮,而當地有關部門給出的說法也難以證明王某的清白:王某的妻子是大老板,不少海安人的確都知道。從邏輯上推斷可知,妻子是老板,并不一定意味著王某的財產就沒有問題,更不能成為證明官員王某的先天性證據,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是證明其清白的“攔路虎”,也因為如此,才讓王某陷入了爭議的旋渦。
?
從深層次上說,王某之所以陷入爭議,證明了官員財產申報不夠公開的尷尬。早在2005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如果王某的財產是公開的,接受了公眾監督,那么,爭議還可能出現嗎?
?
財產申報制度的主要適用人群為各級國家公務員,其目的是保證政府行政行為的公正性和優化政府的行為。我國自1995年出臺《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定》以來,雖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從實際運作情況看,效果卻不甚理想。因為沒有相對獨立的負責財產申報制度的執行機關,各個行政機構自行其是,缺乏統一性。沒有嚴格的執行制度和執行標準,執行起來隨意性大,缺少事后的公開和公正。因此,“家產1.8億”的官員自然產生了爭議。
?
可以說,很多官員缺少一種自證清白的智慧,而正是這種缺失,讓官員產生對財產申報制度的抵觸情緒,與此同時,民眾對官員的不信任感也日漸增長。必須明確,財產申報制度可以促進政府公職人員的廉潔自律,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所以是合理的,并且財產申報應該是公開的。財產申報法具有陽光法之稱,它保證人民擁有最大知情權和官員最少隱私權。
?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向公民公布申報內容,接受監督,這是財產收入申報中最關鍵的一環,所以公務人員財產收入申報法才被稱為陽光法案。我們期待公務員拿出自證清白的智慧,同時也要從制度上給予官員自證清白的機會。
?
事實上,官員財產申報在對公眾監督官員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是對官員的最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