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銳意創新”,時常爆出一些“雷語”:“跟政府作對就是惡”、“沒有強拆就沒有中國城市現代化”、“誰影響發展一陣子,我影響他一輩子”、“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 “這事不能說太細”、“你是哪個單位的”……諸如此類超越公眾想象力的話語不一而足,令人嘆為觀止。
?
諸多“雷語”盡管千奇百怪,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些不經意間的“真情流露”,背后折射的是權力膨脹乃至異化,是法律條文讓位于官府權力,私人利益壓倒公共權益的現實邏輯。
?
“跟政府作對就是惡”,講出這句“史上最恐怖官話”的領導,對中央領導提出“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的要求熟視無睹。在他的眼里,政府永遠正確,權力成為準繩,作為評價一切的標準。如此一來,有權的官員和無權的百姓,自然成了對立的兩個群體。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如果是替后者,那“這事不能說太細”。
?
權力膨脹不受約束,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濫用甚至牟利的工具。發展的過程,也是利益再調整的過程,在法律的框架內,通過協商方式,總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案的。但在權力高于一切的邏輯下,群眾的利益訴求變成了“刁民搗亂”,所有這一切都要給“發展”讓路。此刻的“發展”,已經不再是公共利益的實現,而是官員的政績,個人升遷的籌碼。
?
喊出“沒有強拆就沒有中國城市現代化”這樣“史上最無恥官話”的人,恰恰就是這樣的邏輯。在他們心中,城市現代化等同于工程項目和城市面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當權益的維護、社會公正的實現完全讓位于樓堂館所這類物化的發展觀,公共利益蛻變成了官員的政績沖動,甚至不惜喊出“誰影響發展一陣子,我影響他一輩子”這樣的“豪言壯語”,權力利益對人的扭曲可見一斑。
?
面對膨脹失控的權力,唯有想方設法將其按住踩住,才能切實保障公共利益不受侵害。陸續曝光的這些雷語,充分證明了輿論監督的正面效應。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無疑是遏制官員亂作為的利器。與此同時,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法律的權威,將依法行政作為唯一選擇,將權力裝入法律的牢籠當中,使其不得張牙舞爪。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推進民主監督制度建設,讓人民對官員政績、升遷有品評決定的權力,如此一來,才有可能促成一個和諧發展的健康社會。
?
?
相關鏈接
“兇猛官話”為何能“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