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9月26日消息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5日公布了一份加強乳品質量安全的文件,這份直接下發給各省份和各有關部門的高規格通知將三聚氰胺作為“頭號目標”,從其生產流通,到原料奶、出廠產品的檢驗,再到風險監測和評估,進行“全程監控”,防止其再次被添加到乳制品中。
三聚氰胺是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夢魘。2008年,著名的三鹿集團等企業生產的嬰幼兒奶粉中被查出三聚氰胺含量嚴重超標,由此引發嚴重的信任危機。然而時隔一年多之后,一些未銷毀的三聚氰胺超標奶粉又陸續重現市場,引發軒然大波。
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劑,但它可以制造原料奶中蛋白質含量合格的假象。這種用途廣泛的化工中間產品雖然低毒,但長期攝入會造成生殖、泌尿系統的損害。因此,國務院辦公廳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盡快會同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制定三聚氰胺生產流通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三聚氰胺生產企業出廠銷售用戶登記制度、承諾制度和銷售臺賬制度。
“在從三聚氰胺批發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銷售實名登記等制度,防止三聚氰胺產品及其廢料流向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飼料生產加工企業。”這份通知強調。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早在原料奶環節就已被非法添加,因此25日的通知強調食品加工企業對購入的生鮮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進行三聚氰胺檢驗,并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同時規定了監管部門對企業購入原料奶的監督抽檢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
不僅是原料奶,出廠產品的三聚氰胺檢驗也同樣受到高度重視。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要求企業必須對出廠產品的三聚氰胺等實行批批檢驗,質檢部門要每周進行抽檢。工商部門發現經營單位銷售三聚氰胺超過臨時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一律依法吊銷乳制品流通許可證。
國務院辦公廳還特別提到了風險監測和評估工作,要求衛生部等部門重點加大對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監測頻次。作為技術支撐,相關部門也要不斷健全相關標準,完善檢測方法,加快推廣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質的快速檢測技術,提高檢驗質量和效率。
今年以來,中國又陸續曝光青海、河北等地使用未銷毀的含三聚氰胺乳粉。針對這種屢禁不絕的現象,中國政府決意“重拳”出擊,要求全面徹底清剿非法生產經營乳品“黑窩點”、非法制售三聚氰胺及其調和物“黑窩點”及藏匿三聚氰胺超過臨時管理限量值乳粉“黑窩點”。
乳品或含乳食品中檢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質的,監管部門要及時查清來源;檢出三聚氰胺超過臨時管理限量值的,有關監管部門要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公安機關要及時介入,對涉嫌犯罪的要迅速立案偵查;對跨省份的案件,公安部要掛牌督辦。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通知,中國還將加大行政監察和問責力度,明確指出:轄區內發現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過臨時管理限量值乳粉未被清繳且重新流入食品生產、經營、消費環節的,將嚴肅追究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表示,這份文件可以稱得上是史上對單個非食用物質最為嚴格的管控措施,這是警示企業,也是增強消費者的信心。要注重政策落實,如誰來執行、誰來監督,依照什么程序執行,都需要后續措施加以明確。
他還指出,除了加強監管,乳制品行業還需標本兼治,考慮長期的問題,如健全生產組織形式、理順價格體系,讓行業的每個主體都得到合理的利潤,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